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

第三個第二

剛剛管樂協會的人打電話給我,說計算分數的Excel公式有錯,導致第四位評審的分數沒有納入計算,卻重複計算第二位評審的分數。所以更正之後,各位應該是第二名,附中是第三名。經過了一些溝通,管樂協會將正式發函更正比賽結果,各位的個人獎狀還有獎盃上的獎牌也會更正寄給大家。

所以恭喜王戰老師帶的兩個團,分獲冠亞軍。

神學長曾經說,第二名有時候比第一名還要好,因為第二名的意思是:「我們很努力、做得很好,但是人外有人,天外有人,如果要第一名,就還要更努力。」

第一名重不重要?對各位來說,或許對第一名已經司空見慣了,你從幼稚園到現在,恐怕拿了不只一張第一名的獎狀。所以如果今天 CKMB 的同學因為沒有第一名而在那邊怨嘆或檢討,外人恐怕又要把咱們酸到死。外人總是覺得我們太認真、太計較、太嚴肅、太小家子氣、太汲汲營營……如果我們為自己辯駁,還要落得繼續被酸的窘境。

但是我卻覺得,檢討為什麼不是第一名是個很健康的態度。世界上有些事情必須經過比較,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狀況(換言之,有些事情不需要去跟別人比較),而比賽的目的本來就是要分出高下。檢討的過程中,我們會不斷發掘自己還做不好的地方,以及別人做得很好的地方(例如板中的銅管音色明顯比各位放鬆,木管比較圓潤而能豐厚整個樂團的聲音,打擊在音色和音量的控制上也比較理想)。透過這樣的過程,你才知道自己究竟哪裡還可以努力。更重要的,是判斷自己「還要不要繼續努力」。

我再講一次:

Of course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"where and what" to improve on, but it is equally, if not more, important to know "whether"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improvements.

人生苦短,我們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很好。所以如果要做好一件事情,就要全力以赴(我在此不贅述為什麼建中人應該要能做好至少一件事情)。但是不可以盲目選定目標就投入資源,而是要好好找出那個目標是什麼。高中歲月,乃至大學四年,就是讓你尋找目標的時間。而 CKMB 提供你「練習怎麼投入資源」的機會。

再白話一點就是,搞清楚自己的能耐在哪裡。如果你發現自己 IQ 不夠,就不要勉強自己去念一些需要高 IQ 的科系,或者一天到晚拿分數跟自己過不去。如果你發現自己不喜歡某種生活,就不要勉強自己以後從事會導致那種生活型態的工作。

我帶 CKMB 九年,聽過許許多多對我的讚美與肯定。以前我總是誠惶誠恐,覺得不敢當、承受不起,現在我覺得我比較「氣定神閒」一點,倒不是說我覺得自己很了不起,或者覺得自己「當之無愧」。

我想,我只是在某方面比較瞭解自己,所以會量力而為,選擇比較適合自己的路,所以看起來似乎比較成功。


這和第三個第二有什麼關係?

這是27th每個人的功課,要好好思考。或者應該這樣講:你們不是欠缺思考的腦袋,而是欠缺團體的執行能量。想了再多、嘴砲再厲害,沒有起身而行,一切都是空談,徒讓外人看笑話。

對我們這種平凡人來說,「見微知著,一葉知秋」再適用不過。小事從團練時看小說、上課時睡覺玩手機,就可以知道這一屆的能耐在哪裡。外人給我們機會證明自己,如果自己都不懂得把握,那還能怪別人嗎?

第二名當之無愧,恭喜大家(雖然我覺得成功也吹得很好)。這禮拜合唱比賽加油,好好玩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